武威市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3-09-01 00:0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为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部署要求,推进我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我市中医药文化和资源优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着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聚焦中医药发展关键环节,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中医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传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中医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率达到75%,培育建成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中药加工企业1家,1亿元以上的中药加工企业1家,培育年销售额过1亿元的中成药单品种2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龙头企业牵头,采取投资入股、土地流转、订单等形式,构建“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基地”产业联合体,打造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生产示范村和产业大县,提高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在中药材产业基础较好的天祝县、民勤县、古浪县,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大力发展羌活、秦艽、乌药等市场紧俏、资源稀缺品种和甘草、肉苁蓉、芍药等我市特色中药材品种。加强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研发,集成配套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中药材标准生产技术,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生产基地。建成羌活、黄芪、药用百合、甘草、茴香、肉苁蓉等中(藏)药材绿色有机示范基地6个,建成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种植大县1个、5万亩以上2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各县区政府)

(二)加快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为重点,在天祝县天堂、赛什斯、安远、大红沟等乡镇建设当归、党参、羌活、赤芍、药用百合等种苗种球繁育基地;在古浪县黄灌区直滩等乡镇建设黄芪种苗基地;在民勤县大坝、苏武等乡镇建设甘草、小茴香、肉苁蓉等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确保我市药源基地稳定和产品安全优质。到2023年中药材种子种苗统繁统供比例达到35%以上,良种普及率达到4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各县区政府)

(三)引培中医药生产企业集群。支持医药企业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升我市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建成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中药加工企业1家,培育2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中药加工企业。推进甘肃普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万盒(3亿支)宣肺止嗽合剂等液体制剂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中医药企业扩大产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引进甘肃科康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集中药饮片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集散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链主企业)

(四)培育中医药大品种大品牌。加强宣肺止嗽合剂、祖师麻膏药、华锐洁白丸等优势特色中成药二次开发,将宣肺止嗽合剂打造成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的中成药大品种、祖师麻膏药打造成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中成药特色品种。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质量标准、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开展循证医学和临床评价等研究,提高中成药的质量品质、科技价值、临床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研发新产品,推广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链主企业)

(五)推动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严格落实《武威市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积极引导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创建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以国内精制中药饮片企业为标杆,以传承古法炮制技艺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应用为方向,培育壮大中药饮片企业,全面提升我市传统中药饮片炮制加工质量水平,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精致中药饮片产品。支持中医药企业建设专业化中药工业原料药、中成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开展大宗药材精深加工提取,实现大宗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中间体的规模化量产。(责任单位:省药监局武威执法检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链主企业)

(六)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推进药食同源中药材开发应用,依托肉苁蓉、锁阳、枸杞、红枣、金银花、藏药等中医药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传统饮片、精制饮片、中药混煎颗粒、中药膏方、保健食品、功能食品、食品配料、煲汤料、茶饮品等中医药大健康新产品。鼓励研发、生产中医药美容、护肤、洗发护发等系列产品和中医医疗辅助产品。促进中医药保健器械(具)、中药日化产品、中兽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开发应用。支持中药材产业与旅游休闲、康养有机结合,引导乡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发展生态康养、药用植物观赏、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主题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省药监局武威执法检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七)强化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质量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重视中药上市后监管。落实《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GAP、GMP、GSP全链质量体系,加强全市中药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药材种植环境评价监测平台,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验、产地环境动态评价、有效成份分析、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检测等工作,确保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安全。(责任单位:省药监局武威执法检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

(八)精准开展中医药产业招商。建立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紧盯“三个500强”、行业100强等龙头企业,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力度,围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产销一体化、康养旅游,采取专题招商、活动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和对接洽谈,签约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和配套型项目,推行招商引资项目“管家式”服务和“一站式”谈判对接,积极促进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

(九)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争取武威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达标上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开展中医馆内涵建设,15%的中医馆建设成为旗舰中医馆,1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建立中医阁。推进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将武威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创建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围绕中医特色突出的专科专病,创建10个左右的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开展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评审,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达到30个以上,持续提升中医药综合防病治病能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老年健康服务中的优势作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十)发展“重离子+中医药”产业。支持重离子产业做大做强,建设武威重离子康养产业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前、中、后期的突出优势,开创重离子精准治疗和中医辩证施治的全周期肿瘤治疗新模式。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以武威重离子颐养园为主打造集中医理疗、中医养生、康复中心、中医健康体检中心、休闲、疗养、中医药旅游等为一体的康养小镇。支持武威肿瘤医院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大重离子医用装备科研技术攻关和生产应用。实施膀胱容量测定仪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培育开发膀胱容量测定仪生产线,引进角膜塑形镜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角膜塑形镜产品生产线,成立视光研究所、眼视光培训基地,实现医疗装备制造零突破。(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一)支持“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应用。推进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居民健康卡。鼓励中医医院开展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支持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集饮片采购、存储、调剂、煎煮、配送于一体的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推动中医药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建设,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互联网医共体,向下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心电诊断、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四诊”、中医经络诊断、远程教育等服务,提高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整体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十二)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做好第五批“甘肃省名中医”评选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市级名中医评选工作,县区同步开展本县区名中医评选工作。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在市中医院建立全国名中医张志明传承工作室,配备学术继承人,全市建成1个国医大师、1个全国名中医、10个左右省级名中医和15个左右省级基层名中医、20个左右市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做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全市中医适宜技术、西医学中医等培训,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

(十三)提升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藏医药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藏医医院和诊所。强化藏医药机构专科能力、科研能力、制剂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建设,提高天祝县藏医药服务能力。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藏医适宜技术和藏药制剂,将更多疗效确切的藏医药制剂在全市各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依托天祝县藏医药研究院,加大对华锐藏医药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持续开展藏医药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大力发展现代藏医药产业,推进藏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建立藏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开展药材基地野生藏药材引驯种植和收挖工作,支持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发展藏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体验项目。(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天祝县政府)

(十四)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系统挖掘和传承武威汉代医简文化精华。加强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建设武威汉代医简文化基地,打造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弘扬具有武威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开展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和验方的整理和利用。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中小学校园中医药文化角,提升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健康讲座等科普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环境形象、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内涵提升,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体制。市、县区组建单独建制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特色医药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完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县区协同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二)完善医保政策。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实施按病种付费,合理确定付费标准。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三)建立投入机制。各县区政府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中医药财政专项,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公立中医医院投入责任落实。大力支持中医药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医药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四)做好组织实施。各县区要围绕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落实方案,将实施情况纳入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积极宣传中医药在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