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2022—2025年)

2022-05-25 00:00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集聚经济要素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推进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三新一高”总要求,充分发挥甘肃通道优势,持续优化交通资源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提升公路运输增值服务,推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互促发展,积极构建路衍经济产业链,着力培育路衍经济产业集群,为落实交通强国甘肃方案和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统筹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更加优良的路衍经济发展环境。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树立系统观念,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路衍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与相关行业规划的有效衔接,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谋划项目,突出地方特色。

3.坚持高效融合、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聚集作用和通道效应,找准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点,突出补链强链延链并重,推动交通运输“上下游、左右向”产业协同联动,深化交通运输与关联产业的协同融合。

4.坚持创新驱动、互促共进。有效聚集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和创新要素,使资源更好对接需求、实现优化配置,形成新型产业与传统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增强行业间互动相融、实现共赢的内生动力。

(三)发展目标。

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释放资源潜能,不断拓展交通运输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形成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路衍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路衍经济项目,路衍经济产业体系、产业格局、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全省路衍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综合产值累计达到1000亿元,路衍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载体。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行动。突出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在发展路衍经济中的突破性、标志性、引领性作用,通过新增互通立交出入口、改造连接线、拓展服务区空间与功能等措施,将封闭的高速公路进行多点开放,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各项行动均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及各县市区政府具体落实,不再逐一列出)

1.有序推进高速公路“开口子”。通过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有效盘活沿线资源要素,促进物资流通,带动沿线重点乡镇、产业园区、交通场站、红色革命纪念地及旅游景区快速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畅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积极拓展服务区新空间。树立共享开放式经营理念,依托路网结构及沿线文旅资源,深挖全省服务区开发、开放潜力,打造一批主题特色服务区,积极谋划“服务区+”业务,完善服务设施、拓展特色业态,因地制宜推动服务区向多业态商业综合体转型,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将服务区打造成为宣传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微窗口。


(二)实施交旅融合突破行动。创新“交通+文化旅游”模式,以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运输场站、服务区等建设和优化升级为抓手,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规范有序开发路域广告业务,加强公益广告商业化引导,加大美丽甘肃及旅游景点宣传力度。(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交通枢纽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绿色公路、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

2.拓展交通设施服务旅游功能。依托重点文化和旅游景区、风景廊道等,建设房车营地和交通驿站,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服务区。加快客运场站“游客集散中心”升级改造,强化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健全停车接驳服务。推进普通公路旅游驿站、休憩观景台、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路设施服务旅游功能。

3.推进交旅融合产品创新。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重点打造“重走长征路”“大梦敦煌”“九色甘南香巴拉”等经典旅游线路。推进黄河兰州段、白银段航道、码头、岸线景观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水运航线和羊皮筏子等黄河交通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挖掘“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古代交通遗迹遗存,开发历史文化体验游专线。

4.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引导运力闲置的客运班车向旅游服务转型,完善预约租车、定制包车等个性化旅游运输服务。积极推进跨运输方式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定制旅游、互联网租赁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交通信息化发展。


(三)实施交通建材高质量发展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突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布局建设一批千万吨级大型精品砂石示范性绿色矿山项目,大力发展改性沥青、固废利用等交通建材产业,发挥交通企业发展“黑白料”保供稳价行业担当,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区域内砂石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链发展,推动省内沥青、砂石料及固废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促进砂石产业绿色发展。依托全省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建设形成“兰州中心辐射,陇中、陇东、陇南补充呼应,河西连成一线”的砂石料产业网。鼓励大型机制砂石企业通过跨区域发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大力推进砂石矿山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开采,提升机制砂技术创新水平,研究推广河道航道疏浚砂、库区淤积砂综合利用。

2.加快固废利用技术研究。开展铣刨料、橡胶粉、钢渣、煤矸石、有色冶金渣、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大宗固废利用技术研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利用废石、矿渣、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等生产加工机制砂石。

3.打造沥青仓储加工基地。深入研究石墨烯改性沥青、SBS橡胶复合沥青等核心产品和技术,依托交通运输部野外观测基地开展各类沥青新材料长期性能观测跟踪,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沥青质量管控。布局标准化沥青加工厂,建设沥青仓储、改性沥青标准化加工基地。


(四)实施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行动。聚焦落实“双碳”目标,开展“交通+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实现路径及关键技术研究,打好清洁能源绿色牌,优化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服务区加油(气)站点加密织网,形成油气供应为主、电氢能源补充替代的交通能源多元互补发展格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加快油气能源网络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服务区加油加气服务网络,适度加密油气站点服务半径,对盲点、断点进行补充完善。有序推进新建加油加气站建设,加快乡村加油站建设,提升油气能源服务水平和效能。

2.推进新型能源布点联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充电服务保障充分、充电补电及时高效、干线车辆畅行无忧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依托国家河西走廊“风光火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契机,用好全省新能源指标向涉交企业倾斜及绿电外送的利好政策,统筹交通行业、车辆制造企业及能源企业各方资源,合力开展交能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将河西走廊绿色能源与公路运输融合大通道示范项目打造成全国交能融合领域首创工程,助力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构建。准确把握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发展风光电的新机遇,利用高速公路沿线土地、收费站所空间资源,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打造交通能源自洽系统。积极推进氢能源研究和市场化应用。


(五)实施智慧交通赋能行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紧扣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方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建设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设施,实施协同创新的智慧产业项目,提升高效协同的智慧治理能力,加快形成上下游协同攻关、融通合作的智慧交通产业链条,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助力全省强科技行动。(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牵头,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建设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设施。加快推动环兰智慧路网建设工程、“5G+智慧公路”等一批智慧公路项目建设,优化公路全方位感知网络体系,实现重点路段、隧道、桥梁、互通枢纽等区域的交通感知全覆盖,逐步健全以路网数字化、天空地一体监测感知为基础的“GIS+BIM”路网平台。

2,实施协同创新的智慧产业项目。高标准建设甘肃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和甘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加快智慧交通领域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应用。有序推进“云网融合”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西北寒旱区公路基础设施性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项目。

3,提升高效协同的智慧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路网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车流主动管控项目,提升交通运行监管能力和智能调度水平。打造集交通出行、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等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的出行即服务(MaaS)。拓展ETC卡在停车场、加油站、服务区应用。


(六)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中药材、乡村手工业、特色食品业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廊道。在公路服务区增设甘味特色农产品专营店,让更多甘味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乡村振兴局、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提升农村公路畅达水平。完善农村地区网络结构,实现与中心城市、机场和旅游景区的有效连通,加强农村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有效衔接特色村镇、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2.打造路域特色产业廊道。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形成以农村公路为纽带的乡村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开发路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农村公路为骨架的特色产业发展廊道。

3.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聚焦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中医农业产业资源,强化农村公路与种养核心区、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物流配送区等的连通,探索建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交通运输为支撑的交农融合发展新模式。

4.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形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推动邮政物流、电商快递、高原夏菜及农畜产品等冷链物流协同发展。鼓励“互联网+”农村物流新业态发展。

5.服务甘味亮点品牌打造。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甘味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建设,推动甘肃农特产品进市场、进商超、上餐桌。鼓励在省外及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开设“陇货甘味”连锁店、展示专柜,让更多甘味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七)实施交通装备制造引领行动。着眼公路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为方向,以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行动,提升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能力,拓展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培育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公路建设标准化、工厂化、工业化水平,推动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落实强工业、强科技行动的重要创新领域。(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推进钢结构桥梁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公路交通装配式混凝土桥梁、隧道及其他标准化预制构件的技术标准、规范研究,提升科技化水平。大力开展钢结构桥梁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钢结构桥梁制造技术、工业化技术、新型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耐久性等研究。推动建立柔性车间、钢结构检测实验室和甘肃省重点钢结构实验室。

2.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桥梁装配式产业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主体空间聚集。倡导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提高装配式构件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拓展小型预制构件及波形护栏、标志标牌等交安设施市场空间,延伸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规模。

3.培育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支持具备研发、设计及生产能力的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掌握交通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鼓励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差异化发展,形成产业关联度更高、层次更深、分工更科学的产业体系。


(八)实施通道物流开发行动。依托甘肃省“三廊六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及“一心、两翼、多极多点”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布局,构建完善以兰州为中心,辐射西北、沟通西南、联接中西亚、联通东南亚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现代物流网络,主动融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促进经济循环流转和物流产业关联畅通,变“交通通道”为“物流通道”,为强省会行动提供有力支撑。(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加快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在巩固东出、北拓的同时,强化西进、南向联通,突出兰州“三廊交汇”核心枢纽地位,建设高效率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及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增强以高速公路为核心的通道运输能力,建成布局合理的快速网络、服务完善的干线网络、广泛覆盖的基础网络,推动公路运输提质降本增效,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流通网络。

2.积极构建物流枢纽体系。依托以兰州为中心的空港、陆港,结合干线物流、区域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三大需求层次,重点打造50个综合运输枢纽场站,拓展交通枢纽物流功能。围绕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出入口及其毗邻区,建设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公路港等物流基地。

3.大力创新交通物流新模式。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大型运输企业通过整合物流服务资源,探索厂商直供、多仓协同配送模式,提升供应链柔性。大力发展枢纽间定站点、定时刻、定线路、定价格运输的专线运输模式。积极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互通立交出入口等节点位置,发展农特产品冷链、保鲜等特色物流产业。


(九)实施招商引资提速行动。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公路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持续发展自主经营,积极拓展路衍专营,结合地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省公路交通投资、建设、运营,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充分挖掘交通外溢效应反哺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围绕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公路交通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和路衍产业导入,按照独立运营、分账管理的原则做好路衍专营,推动强链延链。(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路衍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等,推动全省路衍经济工作。强化部门配合,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抓总,各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制定政策措施,打破行业壁垒,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市(州)、县(市、区)政府认真履行项目属地管理责任,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细化推进方案。

(二)完善政策支持。深入开展路衍经济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审查,科学合理制定路衍经济开发方案。按照“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原则,开通政务服务平台审批事项窗口,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路衍经济项目联合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项目用地统筹保障,支持建设投资主体对公路用地及场站与毗邻区域土地、矿产、旅游等资源综合开发,提升项目自身造血能力;探索交通划拨用地与商业开发用地兼容性开发的土地供给政策,最大限度盘活公路沿线闲置土地资源。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做好政策处理、征地拆迁、用地组件等用地属地管理工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国有交通投资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省交通运输厅每年编制路衍经济项目投资计划,分解落实到市州及相关企业,纳入市州和企业综合交通年度建设任务。健全定期检查机制和通报制度,突出考核督导,对路衍经济工作责任落实、重点项目推进、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建立台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细落实、高效运转。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大调查研究和协调解决问题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和推进举措,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